博禾医生官网

科普文章

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

针灸治疗小儿麻痹症

发布时间:2020-12-1025350次浏览

在生活中小儿麻痹症是一种多发的疾病,给孩子带来严重的危害,小儿麻痹症是感受时邪疫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,临床早期表现为发热呕吐、腹泻、肢痛等类似外感的表现,继而出现肢体瘫痪,后期可见肌肉萎缩、关节畸形等症,那么如何针灸治疗小儿麻痹症呢。

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脊髓灰质炎后遗症

【病因病机】

本病多由风、湿、热等时行疫毒侵入人体,病久损及肝肾所致。

1.风热袭肺 风热之邪,侵袭肺卫,肺热叶焦,肺不市津,筋脉失养,而成疫证。

2.湿热浸淫 湿热蕴结阳明,宗筋弛纵,不能束筋骨利关节,而成疫证。

3.肝肾亏损 素体虚弱或久病不愈,精血亏损,筋脉失养,而成病证。

[辩证治疗]

1.风热挟湿袭肺

症状和体征 发热汗出,头痛,咳嗽咽红,全身不适,纳呆食少,恶心呕吐,腹痛腹泻,舌红,苔薄黄,脉濡数。

证候分析 疾病初起,风热扶湿袭肺,肺失宣降,故见发热咳嗽、头痛汗出、全身不适。咽红等。热挟湿邪伤及脾胃,脾胃升降失调,故见恶心呕吐、纳呆食少、腹痛腹泻。舌红、苔薄黄、脉数,为热邪袭肺之象。脉濡为扶湿之征。

治法 宣肺散邪。以手太阴肺经、手阳明大肠经穴为主。

处方 合谷 列缺 曲池 风池

随证配穴 高热者,加大椎。肢体疼痛者,加外关、足三里。腹泻不止者,加中院、足三里。呕吐甚者,加内关。

刺灸方法 针用泻法。

方义 合谷、列缺可宣肺解表。风池为足少阳与阳维脉的交会穴,能散风通络。曲地清泻湿热毒气。

2.湿热蕴结阳明

症状和体征 疾病中期,再度发热,肢体疼痛沉重,转侧不利,拒绝抚抱,烦躁不安,汗多,呕吐腹泻,舌红,苔腻,脉德细。

证候分析 胃为水谷之海,气血生化之源,主德润全身之宗筋。湿热蕴结于胃,胃失和降,则呕吐腹泻。湿热阻滞阳明筋脉,宗筋弛纵,则转侧不利。湿热侵犯经络,气血运行不利,则肢体疼痛沉重。湿热熏蒸于里,则汗多。湿热蕴结,缠绵不去,正邪相争,故见再度发热。热扰神明,则烦躁不安。舌红、苔腻、脉儒细,均为湿热蕴结之象。

治法 清热化湿。以手足阳明经、足太阴脾经穴为主。

处方 曲池 足三里 阴陵泉 三明交

随证配穴 上肢转侧不利者,加肩隔、合谷、外关。下肢转侧不利者,加环跳、阳陵泉。

刺灸方法 针用泻法。

方义 《内经 》》曰:“治痿独取阳明”,故以手足阳明经的曲池、足三里两穴,清热化湿,疏通经脉,儒养宗筋。阴陵泉、三明交属足太阴经穴,善于健脾利湿。

3.肝肾亏损

症状和体征 病久肢体病软不用,肌肉萎缩,形瘦骨立,腰膝酸软,皮肤欠温,关节纵缓不收,骨骼畸形,舌淡,脉沉细。

证候分析 病久不愈,耗伤精血,损及肝肾。肝主筋,肾主骨,肝肾两伤,筋骨失养,筋滚则弛纵不收,骨枯则畸形变异。肌肉久失气血的德养,则萎缩无力、皮肤欠温。舌淡、脉沉细,皆为精亏血少之象。

治法 滋补肝肾,益气通络。以背俞穴、足少阳胆经和手阳明大肠经穴为主。

处方 肾俞 肝俞 腰阳关 阳陵泉 悬钟 太溪 曲地 足三里

随证配穴 举肩困难者,加肩(骨愚)、肩(骨廖)、巨骨。抬腿困难者,加腰2~5夹脊、群关、环跳。膝关节伸展无力者,加内外膝眼、阴市、梁丘。足外翻者,加商丘、太溪、三阴交。足内翻者,加昆仑、丘墟。脱下垂者,加外关、阳地、阳溪、阳谷。

刺灸方法 针用平补平泻法。

方义 肝俞、肾俞、太溪相配,补益肝肾。腰阳关为督脉穴,可壮腰益髓通络。阳陵泉为筋之会,绝骨为髓之会,两穴合用可补益筋髓。曲池、足三里为阳明经穴,可调气活血以润宗筋。

通过以上对如何针灸治疗小儿麻痹症的一些了解,温馨提示家长朋友们一定要多多了解,当孩子患病以后,不要过于担心和着急,及时的带孩子进行治疗,并且还要加强护理的工作,平时还要注意饮食清淡一些。

相关推荐

01:47
小儿麻痹症是遗传病吗
小儿麻痹症不是遗传病,它是不会造成遗传的。所谓的遗传一般是父母有,孩子也会有,而小儿麻痹症又称为脊髓灰质炎,是由肠道病毒、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,多见于五岁以下的孩子,病变主要在脊髓灰质的部位。临床表现特点是分布不规则和程度轻重不等的肌肉迟缓性麻痹,大部分病例可治愈,少部分病例可留有瘫痪后遗症,但不会引起智力障碍。我国因为小儿麻痹减毒活疫苗的接种列入我国儿童计划免疫当中,多年来,由于疫苗的广泛推广应用,小儿麻痹症目前在我国基本上处于一个消灭的状态。
小儿麻痹症的病因
小儿麻痹症的诸多疾病在生活中是常见的,对于小儿麻痹症的出现,许多家长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。接下来,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诱发小儿麻痹症的病因具体是什么吧。1、不正常的负重是小儿麻痹症的病因,因为肌力失衡与筋膜挛缩,是引起肢体畸形的重要因素,而不正常的负重
四种主要的小儿麻痹症分型有哪些
小儿麻痹症是一种对小孩子伤害很大的骨科疾病,常常多发于婴幼儿时期,让家长非常担心。那常见的小儿麻痹症的分型有哪些呢?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常见的小儿麻痹症的分型。一般,常见的小儿麻痹症的分型有:1、延髓型又称球型:系颅神经的运动神经核和延髓的呼吸、循环中枢被侵犯所致。此型占瘫痪型的5%~10%,呼吸中枢受损
逐渐形成了小儿麻痹症的发病原因
小儿麻痹症是儿科疾病中很常见的一种,同时小儿麻痹症也是属于一大骨科疾
小儿麻痹症靠什么传染
脊髓灰质炎也就是俗称的小儿麻痹症,这种传染病已经有很长的历史,会对患儿造成严重的影响,家长们要给孩子做好预防,远离脊髓灰质炎,那么小儿麻痹症靠什么传染呢?下面就跟着专家一起了解一下吧。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。
治小儿麻痹症吃什么药
小儿麻痹症是一种急性的传染病,小儿麻痹症患者错过了早期的治疗时间,小儿麻痹症患者在饮食上的也要注意,小儿麻痹症疾病应积极的治疗,这样有利于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并发症,对患儿的身体健康也有帮助,小儿麻痹症对身体危害大,不及时的治疗小儿麻痹症对身体的危害更多,那么治小儿麻痹症吃什么药呢。
小儿麻痹症症状
小儿麻痹症状有发热、肌肉酸痛、恶心、呕吐等表现。小儿麻痹症的症状分为麻痹前驱期,然后瘫痪前期、瘫痪期、恢复期、后遗症期。前驱期主要以发热表现为主,伴有全身中毒症状,如说发热、肌肉酸痛、不适。有的患儿还会有腹痛、消化道的表现,以及呼吸道的一个表现,如说轻度的咳嗽、咳痰、流鼻涕、然后头疼、还有腹痛、腹泻,甚至有恶心、呕吐等表现。一般情况下持续1至4天,之后就进入了瘫痪前期,也有的患儿是没有前期的表现,直接进入了一个瘫痪的前期。这个时间段,主要表现的就是以发热为主,一般情况下发热逐渐减退,然后逐渐进入了一个瘫痪期,瘫痪期多数在发病后的2至7天出现,进展到一侧的肢体出现了运动的一个障碍,进而出现了肌张力,肌力的一个下降,同时也伴有关节和肌肉的一个疼痛,或者出现了一个二次发热。进入了瘫痪期的时候,最早的表现可能体温是消退的,进入瘫痪期的时候体温又复生,然后迅速得出现肢体的一个肌张力和肌力的一个下降,单侧肢体为主之后,严重的会出现肌肉萎缩综合症。之后逐渐会进入了一个恢复期,恢复期持续时间非常的长,部分患儿可以自行恢复,但大多数患儿会留有不同程度的一个后遗症。恢复期有的时候是1至6个月,有的时候长达8个月,甚至时间更长。
语音时长 01:42

2020-03-12

63182次收听

小儿麻痹症有哪些症状
小儿麻痹症的症状分为四期:前驱期、瘫痪前期、瘫痪期、恢复期。一、前驱期,前驱期主要表现是有发烧、有食欲不振、有多汗、有频繁的烦躁和全身的感觉过敏,也可以见有恶心、呕吐、有头痛、咽喉部的疼痛、有便秘、还有弥漫性的腹痛、可有鼻炎、咳嗽、腹泻等表现,前驱期也是在病毒感染以后,持续在1到4天。二、瘫痪前期,多数患者是由前驱期进入瘫痪前期,少数于前驱期的症状消失数天后,再次发烧进入瘫痪前期,也可以无前驱期症状,而从瘫痪前期开始,患儿可又出现有高烧、有头痛、有颈背四肢的疼痛,活动或者是变换体位时候疼痛加重,同时有多汗、皮肤的发红、烦躁不安等兴奋症状和脑膜刺激症阳性神经系统的反应。三、瘫痪期,在起病后的2到7天,或者第二次发烧后的1到2天,出现不对称的肌群的无力或者是弥漫性的瘫痪,随着发热而加重,热退后瘫痪不再进展,没有感觉障碍,大小便功能障碍比较少见。根据病变部位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,第一个脊髓型是最常见的,第二个是延髓型又称球型,第三个是脑型,脑型比较少见,第四个是混合型,几种表现同时存在。四、恢复期,在瘫痪后的1到2周,瘫痪从肢体远端开始恢复,持续数周到数月,病人8个月内可以完全恢复,严重者需要6到18个月,或者是更长的时间。五、后遗症期,后遗症期主要是严重受累的肌肉出现了萎缩,神经功能不能恢复,造成受累肌肉、受累肢体的畸形。
语音时长 02:13

2020-02-21

57755次收听

小儿麻痹症可以治好吗
目前尚无药物可以控制瘫痪的发生和发展,主要是对症处理和支持治疗。治疗的原则是减轻恐惧,减少骨骼的畸形,预防和处理并发症,康复的治疗。首先要卧床休息,患者卧床持续至热退一周,隔离40天,以后避免体力活动至少两周,卧床时使用脚踏板,使脚和小腿有一定正确的角度,有利于功能的恢复。第二叫对症治疗,可使用退热剂,退热镇痛类药物,缓解全身肌肉的痉挛不适和疼痛,每2到4小时可以热敷一次,每次15到30分钟。热水浴也有良好的效果,特别是对于幼儿,与镇痛药合用有协同作用。有条件可以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,每公斤每天400毫克,连续用2到3天,有减轻病情的作用。早期可用干扰素,每天100万单位肌肉注射,14天为一疗程,轻微被动运动障碍的话,可以避免畸形的发生。瘫痪期要有正确的知识,适当的营养,促进神经传导功能的药物,像地巴唑、加兰他敏、维生素B12等。继发感染者宜选用适宜的抗生素治疗,脊髓型瘫痪要保持呼吸道的通畅,要采取低头位,床脚要抬高20到25度,以免误吸,营养液的补充。另外声带麻痹的时候,呼吸机有瘫患者的话,可能需要机械呼吸治疗,对于恢复期后遗症期,要尽可能的早期开始主动的和被动的锻炼,防止肌肉的萎缩,也可以采用针灸按摩及理疗等促进功能的恢复,严重肢体畸形可用手术矫正。
语音时长 02:11

2020-02-21

55543次收听

小儿麻痹症可能会遗传吗
小儿麻痹症又叫做脊髓灰质炎,这是一种急性的传染病。因为是病毒侵入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当中而引起来的,部分病毒的话会侵入到神经系统。之所以叫做小儿麻痹,是因为发病的患者一般都是1到6岁的儿童。主要的症状会有发烧、全身的不舒服,严重的时候会有四肢感觉很痛甚至发生瘫痪。流行时以隐匿感染和无瘫痪病例比较多。儿童发病较成人高,普种疫苗前婴幼儿患病比较多。至50年代末,普遍采用疫苗预防本病后其发病率已经大大下降。这些病毒感染并不会造成患者出现一些基因染色体的变异。所以的话,小儿麻痹症的患者不会遗传给后代的,大家可以放心。
语音时长 01:03

2020-02-21

55289次收听

02:44
小儿麻痹症传染吗
小儿麻痹症在我国传染病法中属于乙类传染病,对小孩损害是非常严重的,它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来的,主要通过的是粪口途径的传播,人是唯一的数组,通过感染的粪口途径在人人之间传播。最危险的传染源,是小儿麻痹症患者以及无症状的带菌者,和粪便中脊髓灰质炎病毒阳性的患儿。一旦引起传播后果是比较严重的,容易引起严重的运动神经性的瘫痪等一些肢体的运动障碍的后遗症。小儿麻痹症一旦有感染传播还是比较快的,潜伏期是1~2周左右,如果接触了这样的病人,要及时进行接触物的消毒,保持卫生,避免通过粪口途径感染几脊髓灰炎病毒。
02:34
小儿麻痹症的症状
小儿麻痹症的症状分麻痹前驱期、瘫痪前期、瘫痪期、恢复期、后遗症期。前驱期主要以发热表现为主,伴有全身中毒症状,一般情况下持续1到4天,之后进入瘫痪前期;瘫痪的前期主要表现的是以发热为主,发热逐渐减退,逐渐进入瘫痪期;瘫痪期多数在发病后的2到7天出现,进展到一侧的肢体出现了运动的障碍,进而出现了肌张力、肌力的下降,同时也伴有关节和肌肉的疼痛,严重的会出现肌肉萎缩综合症,或出现了二次发热。之后逐渐会进入恢复期,恢复期持续时间非常的长,部分患儿可以自行恢复,大多数患儿会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。恢复期有的时候是1到6个月,有的时候长达8个月,甚至时间更长。
03:07
小儿麻痹症能治好吗
目前尚无药物可以控制瘫痪的发生和发展,主要是对症处理和支持治疗。治疗的原则是减轻恐惧,减少骨骼的畸形,预防和处理并发症,康复的治疗。首先要卧床休息,患者卧床持续至热退一周,隔离40天,以后避免体力活动至少两周,卧床时使用脚踏板,使脚和小腿有一定的正确的角度,有利于功能的恢复。第二叫对症治疗,可使用退热剂,退热镇痛类药物,缓解全身肌肉的痉挛不适和疼痛,每2到4小时可以热敷一次,每次15到30分钟。热水浴也有良好的效果,特别是对于年幼儿,与镇痛药合用有协同作用。
02:03
小儿麻痹症会遗传吗
小儿麻痹症又叫做脊髓灰质炎,是一种急性的传染病。因为是病毒侵入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当中而引起来的,部分病毒的会侵入到神经系统。之所以叫做小儿麻痹,是因为发病的患者一般都是1到6岁的儿童。主要的症状有发烧、全身的不舒服,严重的时候会有四肢疼痛甚至瘫痪。流行时以隐匿感染和无瘫痪病例比较多。儿童发病较成人高,普种疫苗前婴幼儿患病比较多。至50年代末,普遍采用疫苗预防本病后其发病率已经大大下降。这些病毒感染并不会造成患者出现一些基因染色体的变异。所以,小儿麻痹症的患者不会遗传给后代的。
什么是小儿麻痹
小儿麻痹叫做脊髓灰质炎,因为脊髓灰质炎侵蚀到脊髓的前角细胞,导致运动神经细胞坏死最初的表现只是类似感冒的发烧,但是细胞坏死以后患者的肌肉出现不可逆的肌力丧失,在后期导致患者出现肌肉无力关节挛缩,行走功能出现障碍肢体短缩等一系列问题。
语音时长 01:03

2018-06-28

68246次收听

Baidu
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