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链接已复制
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
肝癌是全球范围内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,尤其在我国,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。对于肝癌患者来说,治疗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,而微创介入治疗因其创伤小、恢复快、个体化精确等特点,已成为中晚期肝癌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。
一、肝癌的治疗困境与微创治疗的必要性
肝癌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、肝移植、介入治疗、放疗、靶向及免疫治疗等。对于早期肝癌,外科手术切除或肝移植是首选方案。然而,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,失去了手术切除的机会,而微创介入治疗则为这类患者提供了另一种选择。
二、常见的微创介入治疗方法
1.肝动脉化疗栓塞术(TACE)
TACE是目前临床上应用广泛的肝癌介入治疗方式之一。
•原理:通过介入导管将化疗药物和栓塞剂直接注入肝癌供血动脉,一方面利用高浓度化疗药物杀灭癌细胞,另一方面通过栓塞血管阻断肿瘤供血,使其缺氧坏死。
•适应症:适用于无法手术的中晚期肝癌,也可用于术后复发或联合其他治疗手段。
•优势:
•直接作用于肿瘤,减少全身化疗的毒副反应;
•可联合靶向治疗,提高控制率;
•适用于无法耐受手术或全身治疗的患者。
2.放射性粒子植入术
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是一种局部放射治疗方法,可对肿瘤组织进行持续低剂量辐射照射,从而抑制癌细胞生长。
•原理:在CT或B超引导下,将碘-125粒子植入肿瘤内部,粒子持续释放低剂量γ射线,对肿瘤组织进行精确放射治疗,同时减少对周围正常肝组织的损伤。
•适应症:适用于肝癌、胰腺癌、肺癌等实体肿瘤,尤其适合无法手术或复发的患者。
•优势:
•持续释放射线,精确杀伤癌细胞;
•适合局部病灶控制,毒副反应小;
•可与TACE或靶向治疗联合使用,提高治疗的效果。
3.微波消融术
微波消融是一种局部热消融技术,通过高频电磁波使肿瘤组织温度升高,导致癌细胞凝固性坏死。
•适应症:适用于直径小于5cm的肝癌,尤其适合单发或少数病灶的患者。
•优势:
•局部治疗的效果好,正常肝组织损伤小;
•操作时间短,术后恢复快;
•适用于不能手术的患者,或与TACE联合治疗。
三、微创介入治疗的可靠性与耐受性
对于肝功能较差的患者,能否耐受介入治疗是一个重要问题。微创介入治疗虽然对正常组织损伤较小,但仍需综合评估患者的肝功能(Child-Pugh分级)、肿瘤负荷、门静脉血栓情况等因素。
•TACE可能对肝功能造成一定影响,但可通过个体化方案减少毒副反应。对于肝功能较差(Child-PughB级或以上)的患者,需慎重选择治疗策略,或采用更温和的栓塞方式。
•放射性粒子植入对全身影响较小,但仍需注意术后并发症,如局部炎症或放射性肝损伤。
•微波消融相对温和,但对于肿瘤较大或靠近重要血管的患者,仍需谨慎评估手术风险。
因此,针对不同患者,医生会制定个体化的微创治疗方案,以确保可靠性和治疗的效果。
四、微创治疗能否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期?
目前的临床研究显示,微创介入治疗可有效延长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,尤其是TACE联合靶向或免疫治疗,在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方面具有良好前景。例如:
•TACE联合索拉非尼(靶向药):研究表明,该联合方案可提高中晚期肝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(PFS);
•粒子植入术联合TACE:对局部病灶控制更精确,适用于术后复发或无法耐受全身治疗的患者;
•微波消融+TACE:可提高局部完全消融率,减少肿瘤复发风险。
总的来看,微创介入治疗不仅有助于延缓肿瘤进展,还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,但具体治疗的效果仍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而定。
综上所述,微创介入治疗已成为中晚期肝癌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,其精确、高效、低创伤的特点,使得越来越多患者受益。但由于每位患者的病情不同,是否适合微创治疗仍需经过专业医生评估。
在肿瘤治疗的发展过程中,多学科联合治疗(MDT)的理念日益受到重视,微创介入治疗与手术、放疗、靶向、免疫等手段的结合应用,或许能为患者带来更长的生存期和更好的生活质量。对于肝癌患者来说,积极配合医生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,是对抗疾病的关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