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生儿溶血病名词解释

2025-02-20 06:49:40

新生儿溶血病是由于母体与胎儿血型不合,导致胎儿红细胞被母体免疫系统破坏的一种疾病。该病主要分为ABO血型不合和Rh血型不合两大类,前者常见于母亲为O型血而胎儿为A或B型血,后者则多见于母亲为Rh阴性而胎儿为Rh阳性。

1、遗传因素:新生儿溶血病的根本原因是血型遗传。当母亲和胎儿的血型不兼容时,母体免疫系统会产生抗体攻击胎儿红细胞,导致红细胞破坏。

2、环境因素:孕期感染、药物使用等外部因素可能加剧母体免疫系统的反应,增加新生儿溶血病的风险。

3、生理因素:孕妇体内抗体的浓度、胎盘的通透性等生理因素也会影响疾病的严重程度。

4、外伤:孕期外伤可能导致胎盘受损,增加母体抗体进入胎儿循环的风险。

5、病理:轻度溶血病可能仅表现为轻度黄疸,而重度溶血病则可能导致胎儿水肿、贫血,甚至危及生命。

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方法包括:

药物治疗:使用免疫球蛋白阻断母体抗体对胎儿红细胞的攻击,或使用糖皮质激素抑制母体免疫反应。

光疗:对于轻度黄疸的患儿,可通过蓝光照射促进胆红素排泄。

换血:对于严重溶血病患儿,可进行换血治疗,以迅速降低体内胆红素和抗体水平。

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关键在于孕前和孕期检查。夫妻双方应在孕前进行血型和Rh因子检测,孕期定期监测母体抗体水平,必要时采取预防性治疗。对于Rh阴性母亲,可在分娩后72小时内注射Rh免疫球蛋白,以预防再次妊娠时发生溶血病。

新生儿溶血病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,通过科学的预防措施和及时的治疗,可以有效降低疾病对新生儿健康的影响。孕妇及其家属应提高对这一疾病的认识,积极配合医生的建议,确保母婴。

健康诊疗
查看全部»
最新动态
查看全部»

同类型疑问答疑

实时具体收录:

万博最新官方网站 12086家 医师信息30万+ 科室介绍20万+

Baidu
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