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理咨询就代表有病吗?关于心理咨询有哪些误区?
01什么是心理咨询?
心理咨询是一种专业服务,旨在帮助个人处理情感、心理和心理健康问题。它提供一个保密的环境,让人们能够开诚布公地谈论他们的内心感受、困扰和挑战。心理咨询的目标是帮助人们增进对自己的认识,理解和解决问题,改变不健康的行为或思维模式,以及提高心理的稳定性和幸福感。
心理咨询可以涵盖各种问题,包括但不限于:
情绪问题:如焦虑、抑郁、愤怒、恐惧等。
人际关系问题:如婚姻问题、家庭冲突、友谊问题等。
自尊和自信问题:缺乏自信、自尊心受损等。
应对压力:工作压力、学业压力、生活压力等。
心理创伤:如悲伤、失去、创伤后应激反应等。
行为问题:如成瘾、冲动控制、自我伤害等。
发展和生活转折:如职业选择、身份认同、人生目标等。
在心理咨询中,心理咨询师会与个人进行面对面或线上的交流,使用各种心理学理论和技术来帮助他们了解问题的根源,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。心理咨询的时间长度因个人问题的复杂性而异,可能会持续几次会话或更长时间。
需要注意的是,心理咨询师不是医生,不能开处方或进行医学治疗。如果遇到需要药物干预的心理健康问题,他们可能会建议患者咨询精神科医生。
心理咨询并不只是针对心理问题去治疗。心理咨询的重点是面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:心理疑惑、认知扭曲、人际关系误区、情感困惑等看似简单的生活小问题,所引起的情绪不良反应。
现如今,心理咨询的面很广,包括:障碍型(如抑郁)、适应型(如情绪管理)和发展型(如职业咨询)。
障碍型的心理咨询,倾向于心理出现较为严重症状但又没到医疗水平的来访者;适应型的心理咨询,倾向于受应激事件刺激而出现的情绪失控类的来访者;发展型的心理咨询,倾向于为了更好了解自己的特质以寻求个人的成长、冲突的解决乃至职业发展的规划等方面的来访者。
从这一点来说,我们去看心理咨询,可能是为了解决心理障碍;可能是为了加强情绪管理;也可能是为了获得个人成长,实现发展目标。
心理有病,不用先去看心理咨询,直接去做心理咨询也没有太大用。
当我们出现了有明显生理症状的心理疾病(如,精神分裂症、厌食症、贪食症,药物成瘾,抑郁症、焦虑症……)时,单靠心理咨询是不能解决问题的。
这时候需要先去医院精神心理科找精神科大夫进行临床诊断,使用药物治疗生理上的失控,再以心理咨询和物理治疗进行辅助干预,才能尽早恢复正常生活。
02关于心理咨询的五大误区
01、有病的人才去心理咨询
其实寻求心理咨询的人绝大部分的人都是心理健康正常的人,由于他们在生活中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来寻求心理帮助,而患有心理疾病的人往往要开展心理治疗。
02、我的心理素质好,不需要心理咨询
心理咨询不仅仅是解决你的心理危机和一大宗的心理问题。无论你多么的坚强、聪明、正直、热情和博学多识,你都不可能十分的了解自己,你需要从其他人那里了解自己。你不可能每时每刻的反省自己,也不可能始终站在局外人的立场审视自己。从别人那里了解自己可能得到错误的暗示。心理咨询是一面比较标准的镜子,可以不变形的从各个角度正确了解自己。正确的了解自己可以扬长避短,促进人生发展与成功。
03、心理咨询就是聊天
心理咨询的谈话和漫无目的的聊天有本质的不同。除谈话外,心理咨询还会采用其他方法如心理测验、音乐干预等形式来帮助求助者。
04、心理咨询会告诉你怎么做
心理咨询的目标不是给求助者提建议,而是让求助者看到自己的问题,认识到自己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。
05、一次咨询就能解决问题
心理问题往往是无法通过一次心理咨询就能解决的。心理问题解决的时间长短一般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:一是求助者的配合程度,二是病程和泛化程度。心理问题形成的时间越长,其对求助者生活的影响越大,解决起来需要的时间越长。
在心理咨询中,心理咨询师们运用叙事谈话、沙盘游戏、心理测量等相结合的咨询形式,为每位来访者提供解决自身困惑的思路。